新闻动态
DYNAMIC
原创: 耿梦然 法制网舆情中心 舆情综述据《中国青年报》7月10日报道,2019年3月底,河南省鹿邑县志成实验学校在修建学生宿舍时发现,学校使用的25吨水泥“长时间无法凝固”“徒手就能捏碎”,水泥厂家是山东省枣庄市鹏源建材有限公司。随后,鹿邑县市场监视治理局对该批水泥磨练发现不及格,学校向水泥厂家提出索赔33余万元,但厂家认为“水泥没有问题”,指责校方索赔系“讹人”。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引发舆论关注,网民纷纷谴责问题水泥厂家并要求严惩相关责任人。当日晚,汹涌新闻网报道称,枣庄市台儿庄区市场羁系局对鹏源公司下达了责令停产通知书。
7月16日,枣庄市市场监视治理局公布通报称,鹏源公司共生产了200吨问题水泥,销往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其余暂未发现问题陈诉,台儿庄区已派出由公安、市场羁系等组成的抽检事情组赴事发学校抽样。今后,舆情逐渐降温。7月26日,《经济半小时》播出一则视频报道将该舆情再次点燃。
视频显示,事情组卖力人、台儿庄区市场监视治理局一名官员面临记者采访时,做出了“只张嘴不作声”的奇葩举动,引发舆论猛烈品评。多数网民认为观察组企图蒙混过关,质疑“居心遮掩”。主流媒体也展开评论,品评“哑语官员”失职渎职、观察组不作为,如“@人民日报”称其“丑态毕露”“失语就是失职”,“@半月谈杂志社”等媒体推测当地质检部门可能与涉事企业存在利益勾通。面临舆论一致品评,7月28日上午,台儿庄区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公布会回应称,鹏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不及格水泥,公安机关已开展立案观察,两名主要当事人已被控制,案件同批次另外150吨水泥的流向和用途已查清。
随后在官网公布通告,对“哑语干部”停职检查。然而,官方回应并未平息舆情,舆论认为问责不能停留于“哑语官员”停职检查。此时,舆情热度到达峰值。
7月29日,据界面新闻报道,涉事水泥厂与学校就赔偿问题已告竣口头协议,该事件至此暂告一段落。停止8月1日12时,相关媒体报道1000余篇,微博1.4万余条,微信文章近1000篇,微博话题“#只张嘴不作声干部被停职#”阅读量2亿次,央视报道视频播放量累计2200万次。法制网舆情分析师点评当问题水泥遇上学生宿舍,岂论是产物质量问题还是校园宁静问题,都关系到学生群体的生命安危,自然牵动民众眼光。
面临公共危机,羁系部门理应努力开展观察,主动回应舆论关切,降低舆情热度。然而介入观察的事情人员却在媒体采访时上演了一幕只张嘴不作声的“哑剧”,由此引发次生舆情,导致话题讨论热度迅速攀升。当地政府在事发至今四个月、被媒体曝光近半月、滋生出负面舆情后,才推动相关处置事情,一定也招致民众对其行动迟缓、履职不力的品评。“哑语官员”的奇葩体现,还袒露出个体公职人员应对媒体的态度不端和方式不妥,不仅愚弄了媒体和民众,更抹黑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这一负面典型给各地政府部门和向导干部提了醒:提高前言素养,增强应对和运用媒体的能力,以坦诚相待的态度、坚持信息公然的原则,通过媒体渠道开展舆情回应和舆论引导,应是向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此外,政府部门通过新闻公布会的权威形式回应舆情,本应起到释疑解惑的正面作用,但当地相关部门的后续处置和通报中的一些不足,导致公信力修复效果受限。好比,对“演出哑语”的官员仅是品评教育和停职检查,显然难以对冲舆论场的不满声音;剩余水泥是否召回、如那边理,涉事羁系部门是否存在失职行为等,这些舆论追问并未获得回覆,舆情发酵的风险仍未排除。
泉源:法制网舆情中心(ID:fzwyqzx)。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ytwy168.com